在产品生产决策过程中,一般企业将利用边际贡献和单位边际贡献的相关知识,这也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。那么,边际贡献和单位边际贡献是什么意思呢?
边际贡献是什么?
边际贡献:指销售收入减去变更成本后的金额,计算公式为:边际贡献=销售收入-变更成本=(单价—单位变动成本)×销量=P×Q—V×Q=Q×(P—V),其中“P-V计算单位的边际贡献,然后乘以销售Q这是总的边际贡献。在财务管理方面,总的边际贡献可以称为边际贡献,也可以称为总的毛利润。边际贡献通常用于 M来表示。
比如卖一批馒头。这个时候是总的边际贡献。假设一个馒头单价2 元,单位变动成本1 元,销量100个。边际贡献=(单价-单位变更成本)×销量=(2—1)×100=100元。
单位的边际贡献是什么?
单位边际贡献:产品单价减去单位变更成本后的金额。
单位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:
单位边际贡献=单价-单位变更成本=P—V
其中,P是指单价,V指单位变更成本。比如馒头单价为 2 元,单位变更成本为 1 元,单位边际贡献=2—1=1 元。
如何分析边际贡献?
一般来说,边际贡献越大越好。当产品的边际贡献正好等于固定成本总额时,企业处于盈亏保本状态。当产品的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总额时,企业将遭受损失。当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总额时,企业将获利。
产品的边际贡献的实质是什么?
产品边际贡献的本质反映了产品对企业利润的贡献。只有当产品销售达到一定数量时,多余的部分才能构成企业的利润,以弥补企业的所有固定成本。